近年來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凸顯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乘勢而上,加快數字經濟、數字社會、數字政府建設,推動各領域數字化優化升級。教育部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,把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,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放大、疊加、倍增作用,逐步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,作為教育部的頭號工程來謀劃和推進。
在各級各類教育中,職業教育與產業距離最近、生源類型最廣、管理層級最多,在數字時代受到的沖擊最大,在數字化轉型中獲得的收益也最顯著。必須立足我國職業教育已進入提質培優、增值賦能機遇期和改革攻堅、爬坡過坎關鍵期“雙期疊加”的新階段,準確識變、科學應變、主動求變,以數字化轉型的新成效重塑職業教育的新生態。
準確識變:把準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趨勢
一是認清社會數字化的變革力量。數字化技術、數字化要素、數字化思維、數字化認知的發展,標志著人類社會已進入數字化生存時代。數字化成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,成為世界各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、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力量。
二是看準教育數字化的必然趨勢。近年來,世界各國紛紛發布國家層面的教育數字化戰略,借助數字化思維和方法,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,積極探索新模式、開發新產品,促進新技術支持教育教學創新。可以說,數字化是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,是我國教育并跑甚至領跑世界教育的新賽道,也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推力。
三是把住職業教育數字化的重要契機。“十四五”規劃明確提出了“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”“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”的政策導向和目標要求,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增加了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”的表述。而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,就必須把數字化轉型作為職業教育整體性、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,加快職業教育育人觀念的轉變,培養大量具有數字化素養和能力的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。
科學應變:謀劃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策略
一是把準脈,就是要立足現有基礎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快速推進:政策有部署,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《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》已作出頂層設計;聯通有基礎,已覆蓋全部32所本科層次和1486所專科層次高職學校、7200余所中職學校;資源有積累,已建成近2000個專業教學資源庫、5000余門精品在線課程;工作有經驗,堅持開展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、信息化教學技能大賽等系列活動。
二是開對方,就是要緊扣應用關鍵。謀劃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,要以“升級平臺、充實資源、完善機制”為內容,以“條件硬化、應用優化、質量強化”為目標,以“服務教學、服務教師、服務學生、服務考核評價、服務行政管理”為導向,堅持需求牽引,建構以“1個職教大腦·數字駕駛艙系統、2個二級平臺、4個子系統和4個分中心”為主體的“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”。
三是用好藥,就是要分步推進實施。教育數字化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,不可能“一口氣吃成胖子”,必須按照懷進鵬部長提出的“成熟先上”和“分步實施、持續完善”的思路,在“產權無爭議,安全有保障”的前提下,甩開膀子、邁出步子、闖出路子、干出樣子。我們將分三期建設“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”:2022年3月底,率先上線專業與課程服務中心;6月底,完成其他各中心的開發和上線;12月底,完成平臺各規劃功能的開發和上線。
主動求變: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
一是堅持內容為王,持續豐富資源。制定資源準入退出、產權保護和利益分配規則,定期發布數字化資源建設指導性目錄,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引導、市場參與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職教資源共建共享機制,激發政行企校等多元主體開發資源和持續更新的內在動力,不斷增加資源總量、提高資源質量,搭建支撐學生學習、教師教育、學校管理和面向社會提供優質資源的平臺。
二是堅持應用為要,拓展服務功能。健全完善統一門戶、統一推廣、統一應用,結構優化、區域均衡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管理和服務平臺,提高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使用效率。開發國家級實時監測、在線分析預測及綜合優化調度系統,智能化選擇或推薦學習資源,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要。鼓勵企業將數字教學資源作為繼續教育和培訓平臺,認可員工通過平臺學習取得的成果。
三是堅持育人為本,賦能高質量發展。構建以學習者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測量與評價體系,營造“人人可學、時時可學、處處可學”的智慧學習環境,推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、教育形式、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的數字化轉型,實現從大規模標準化培養向大規模個性化培養的躍升,培養具有數字化思維和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,切實肩負起“支撐高質量發展”和“促進高質量就業”兩大使命,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“大有可為”的殷切期待轉化為職教戰線“大有作為”的生動實踐,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(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 陳子季)